党员讲党史故事第四期 || 红军长征
日期:2021-06-11 18:18:12  发布人:tw  浏览量:659

红军长征



1935年6月12日,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,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。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,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。

两方面红军会师后,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。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,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,可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。同时,对红四方面军来说,与怀着共同的心,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。

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,跃跃欲试的时候,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(tāo)却以种种借口,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。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,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,于7月18日发出通知,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,并根据他的部署,对红军队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。

这样,过雪山之前,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,而被张国焘的“赤化四川”计划阻止了。两方无法妥协,以致延误了战机,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,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。

8月3日,红军制定了夏洮(táo)计划,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。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,经阿坝地区北进;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,经班佑地区北上。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。

随后,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,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。

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、沼泽、泥潭,除了野草,什么都不长,根本就没有路。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,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。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,跳着前进。一天下来,精疲力竭。

有的战士又累又饿,实在跳不动,就用棍子探深浅,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。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,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,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,也跟着掉了进去,越陷越深,再也没能出来。

据说过草地有三怕,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,陷进泥沼。第二怕是下雨。第三怕过河。

在草地里,战士们身上、脚上永远是湿的:早晚是雨水,中午是汗水。战士们的衣服都发霉了,由于太潮湿,不少伤员的伤口都发炎了,久久不能愈合。很多伤员因此发着高烧,在茫茫的大草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。

夜晚时多是雾雨笼罩的天气,草地上找不到一块比较干的地方宿营,累极了的战士们就找一个土丘,或是河边高地,有的就地而卧,用石头做枕头休息。有的坐着打盹,或者背靠背睡一会。

由于太潮湿,火很难生起来,而夜晚又太冷,战士们就三五个人挤在一起入睡。许多战士在第二天早上就没再起来,保持着相互依靠的姿势永远地进入了梦乡。

由于出了草地,红军还要继续战斗,所以红一方面军组织了一个收容队。掉队的人员就跟着收容队继续前进,可以走得慢一些。每天,掉队的都有三四百人,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,参加了后面的战斗,但也有不少同志没能跟上,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上。

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团走在最后,前面的部队过去后,留下成堆的战士尸体,他们就负责掩埋,让牺牲的战士们入土为安。但所谓的掩埋,也就是让战士们的身体,不至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。大草地上有多少“红军坟”,谁也说不清楚。

至今为止,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,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。太多太多的战士留在了草地中,留下了他们火热的青春年华。但更多的战士坚持着走出了这片草地,踏上了新的征程。


核发: 点击数:659 收藏本页